-
“85后”基金会理事长刘晨婷
撰文:原宁辰 摄影:张旭
来源:《中国慈善家》2月刊,原文标题《刘晨婷:“85后”的基金会理事长》
2015年的第一个月,刘晨婷是在四川和青海度过的。
她在四川阿坝和青海久治对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筛查,最后确定将阿坝6名、久治5名先心病患儿送往成都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她是北京彩虹桥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一名85后。
彩虹桥慈善基金会是目前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救治贫困、孤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专业慈善机构,其前身是“彩虹桥医疗救助网”,于2006年由还在大学实习期的刘晨婷和几名志愿者联合创办。网站为符合条件的先心病患儿提供手术必需的费用,进行先心病患儿的筛查及与多家先心病专科医院进行合作。
受周围朋友的影响,学生时代的刘晨婷经常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活动。因为对医疗体系比较了解,当接触到先心病患儿这一群体时,她决定为他们多做一点事情。
“那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坐在《中国慈善家》记者面前的刘晨婷眼睛发亮,充满活力。最开始,她直接找到治疗先心病非常专业的阜外医院院办,恰逢医院刚刚收治了一个患有复杂先心病的孩子,因为父母支付不起八万元的治疗费用,而被遗弃在医院的椅子上。
刘晨婷决定帮助这个孩子。她花了大量时间与身边愿意做慈善的朋友沟通,却遭到广泛质疑。“第一我年龄小,第二大家不理解我为什么会去做这个事情。”在不断解释和沟通之下,最后有人愿意拿出八万元救治孩子。不幸的是,孩子没有等到这一天。在这笔钱即将拿到的前夕,孩子死了。
彼时,刘晨婷意识到,先心病患儿是不能等的,“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说没就没。”
事实上,只要先心病患儿能及时得到很好的治疗,术后会跟其他孩子一样健康,但是如果没有费用,没有好的治疗条件,他们很可能活不到20岁。“救助他们是特别立竿见影的事情,往往救助一个孩子也就是救助了一个家庭。”
毕业后,刘晨婷一边在医院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维护网站运营。几年下来,网站共救助患儿40余人,救助金额达90余万元。
但逐渐地,刘晨婷发现,因为缺乏有效身份,捐赠救助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便之处,也很难得到合作方的认可,包括政府部门、公立医院、医生及捐助人。经过讨论,她和志愿者伙伴们一致认为,成立一家慈善基金会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012年,在纠结了一年之后,刘晨婷决心放弃自己在医院的工作,专心准备基金会的筹办。“觉得分身无术,两件事都想做,两件事都没做好。”
筹备的过程很是不易:缺乏注册资金,没有专职人员,需要向政府部门提供大量跨行业文件,需要证明基金会的持续募款能力。
朋友们多不理解刘晨婷为何把自己置于如此困境。“如果基金会成立不了,大不了我再找一份工作,如果基金会成立,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帮助很多人。”刘晨婷回答。
那一年,她27岁。
由于前期多年志愿服务的积累,在基金会筹备期间,她得到了众多朋友和志愿者的帮助。此前支持彩虹桥的个人和企业捐赠了大部分注册资金,并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室。上交申请文件时,她一遍遍修改,不断沟通,“通过这些才发现,作为一个公益行业的基金会,不是光凭一腔热情和爱心就可以做的,需要很好的专业水平,包括文案能力和逻辑能力等等。”
其时,受益于政府推行四类社会组织登记直接注册的政策利好,刘晨婷省去了再找主管单位这一环节,2012年7月,北京彩虹桥慈善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成立。
目前,彩虹桥慈善基金会的重点是为复杂先心病患儿提供医疗救助,以及为他们捐资助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筛查时去的都是偏远地区,那里观念落后,孩子们认为上学没有任何意义,真正面临重大疾病时,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不希望这种观念一直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彩虹桥救助的最大特色是救助金额不设上限,“定性而不定量”。“很多医院赋予我们的期望很大,但是患复杂先心病的孩子特别多,国家报销力度又不够,很多孩子得不到救治,很多医疗机构也很痛心。我们也在想怎么能做一个妥善的解决,补充政府部门的职能。”
另外,如何从专业角度去推动复杂先心病的救治,以及推动整个先心病治疗的发展,刘晨婷也在不断思考中。“我们并不追求年度报告上好看的数据,因为基金会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成立,是为了救助生命。”
除了敢想敢干,真诚沟通亦是刘晨婷推进慈善事业的不二法门。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共号,彩虹桥会定期公布捐助、救治信息及彩虹桥工作人员一周最新的工作进展。在捐助过程中,她深知同理心的重要,于是引导和鼓励工作人员换位思考,理解捐赠人和受助人的立场,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她亦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快乐地工作。“先心病患儿的生命就在旦夕之间,工作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很强,沟通能力和处理能力也要有一定水准。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自己会非常压抑。我需要思考如何让工作人员有很好的心态,能让大家更积极阳光地工作。”刘晨婷告诉记者。
目前,刘晨婷在北师大国际慈善管理EMP班就读。她经常会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国内外成熟基金会的实操案例分享给自己的团队,并在实践中摸索更好的工作方法。
从一名医务工作者到公益志愿者,再到一名专业的基金会负责人,刘晨婷意识到彩虹桥有责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进入公益行业。“90后是很好的公益行业的新鲜力量,而现在公益行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我们也要认知到自己的不足,活到老学到老。”
刘晨婷经常去偏远乡村筛查患儿,有一次,在一个很落后凋敝的乡村,她听到旁边一个年长的工作人员感慨那里就像“改革开放之前的样子”,她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并庆幸自己还年轻,“有些人可能年过半百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已经时间不多。我很幸运。”
“有些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受益的人会很多。我们都在慢慢摸索和成长。”对于自己所作的一切,她作结,“以不完美的自己,去完善最好的生命价值。”
本文选自《中国慈善家》2015年2月刊,版权归慈传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